机械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专业设置】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 机器人工程专业

  •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介绍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48年,一直是我校实施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成功经验,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2008年本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2009年9月获批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2011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所属机械工程学科于2018年获批国防特色学科,学科方向军用制造及其自动化;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辽宁省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机械设计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和“高速切削技术装备与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技术”、“材料先进制备及加工技术”2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拥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往复压缩机专业技术创新中心”;“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等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更为深入的研究,“面向能力培养、以设计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教改A类项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为:以培养学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能力为主线,以强化学生机械制造工艺应用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特色,面向兵器工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培养服务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1996年提出了“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训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不断改革完善,该模式2007年发展成为“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全面实现培养目标、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和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本专业也在积极探索和实施面向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自2010年以来,本专业构建并实施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科研优势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装备及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能力、基于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的机械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面向装备及生产线的机电传动系统及控制方案设计能力、面向装备及生产线的流体传动与控制系统设计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了基于新模式的课程体系,发挥设计的主线作用,大力加强设计教学及学生的工程设计实践。以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方法、实践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了专业综合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专业长期立足军工制造和辽宁装备制造行业发展需求,形成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兵工、校企协同创新的专业特色。本专业办学历史长,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和实验实践资源丰富,兵工元素融入课程体系,中俄4+0合作办学、中俄2+2联合培养、校企3+1联合培养优势明显,在装备设计、先进制造工艺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A1、大学外语1、工程制图A1、机械工程材料、电工与电子技术B、理论力学B、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计算机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工业生产部门的机械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造、工装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管理、数控技术应用、工业自动生产维护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传承兵工精神,形成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创新、协同”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创建了课程实践、生产实践、创新实训实践等阶段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该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1995年机电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批新增专业,于2011年9月开始招生。2020年该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示范性专业。2021年该专业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30人。其中高级职称25 人,中级职称5人,45 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3%,6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具有工程实践经历。该专业拥有辽宁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省级教学团队 1 个,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2人、万人层次1人,省教学名师1人。该专业建设有省一流本科课程 2门、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10 个、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平台 15个,先后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 10余项。近 3 年,该专业学生获得各级创新创业项目资助 50余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门类显著增加,共80人余次获得省级及以上竞赛项目奖励。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各个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相关数学和机械电子学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相应的实践环节,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结构设计方法、检测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制定并实施了“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内涵是:突出设计在教学中的主线地位和作用,使其成为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主要途径。根据机电产品或系统生命期的各个阶段及相应的能力要求,构建以设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开设以机电产品设计各阶段所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设计性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测控系统设计能力以及机械制造领域的工艺设计能力,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更加注重面向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训练,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A1、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B、机电系统结构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机器人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2017年申报成立,2018年开始首届招生的新专业,首届计划招生为35人,五年内计划招生175人。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同时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升级和转型为契机,为企业实现智能化的提升和改造培养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在装备制造领域内从事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控制与维护能力;重点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集成能力,以支撑未来的新的工业革命,并重新整合课程体系,打造全新的、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相关的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机器人技术研发、设计、维护和管理能力。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需求,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机器人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创新意识、良好的工程师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毕业后能在机器人及相关领域从事机器人结构设计、系统开发、集成应用和相关方面工作的,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在机器人及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造、维护、控制等科研和教学等工作。机器人相关专业具有坚实的学科优势基础和支撑条件,这将是沈阳理工大学面向未来的一个新的优势学科增长点,并有可能成为学院的优势学科。

主干课程

机械设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机器人基础原理、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应用、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控制理论、机器视觉、机器人计算机控制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

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包含工业机器人和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两大方向,而在工业机器人方向一方面重点侧重单体机器人的智能化,如视觉等传感器的应用,另一方面侧重群体机器人的智能协作,如MES系统的应用。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电气行业、汽车工业、机械、高端装备行业、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军工、物流、烟草、食品、医药、纺织、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众多行业的生产部门从事机器人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智能机器人产品的设计研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专业介绍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2022年申报成立,2023年开始首届招生的新专业,首届计划招生为35人,五年内计划招生175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背景,同时以满足智能化制造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符合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实现制造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制造的实施。重点培养在智能制造领域及相关领域从事智能化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与维护的能力。该专业重新整合课程体系,建立全新的多学科交叉培养方案。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深入了解智能制造体系结构,掌握智能设备与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智能装配工艺与装备、智能工艺设计、可重用设计等方面。同时,通过实践课程的训练,掌握智能制造过程中的数字化设计、仿真分析、模型优化等先进技术,以及制造工艺、质量管理等重要环节,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适应装备制造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创新意识、良好的工程师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毕业后能在智能制造工程及国防科技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生产与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A1、大学外语1、工程制图A1、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力学A、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智能制造概论、数据技术基础、工业互联网基础、制造智能技术基础、智能制造装备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B等。

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涵盖了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与优化等多个领域。在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方面,关注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向上,重点关注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数字化供应链、生产规划与实施等技术应用;在智能控制与优化方面,侧重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控制、生产数据分析和优化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电气行业、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国防科技、轨道交通、新能源、物流自动化、高新技术产业等多个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生产与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版权所有: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南屏中路6号 邮编:110159
Copyright ©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